阿里康网
健身
快速搜索

5大健康和健身讹传

2015年03月26日

  “这样的饮食能保证加速你的新陈代谢,使你得到更高的能量水平,减少饥饿感,并让你的外表看起来更精神”

  讹传1:饱和脂肪会导致心脏疾病

  20世纪50年代中,心血管疾病(CVD)成了我们的头号杀手,时至今日,它仍然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于是“脂肪说”便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脂肪说”是在50年代末提出的理论,它声称饱和脂肪与胆固醇的摄入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有着直接的关系。

  今年中国将有超过一百万的人群心脏病发作,其中小部分的人会因此丧生。约八千一百一十万的人口,也就是6%的中国人口,患有一种或多种心血管疾病;2006年,作为潜在的致死病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占了中国“总致死率”的34.4%;这意味着心血管疾病夺走了831,272条生命,或是每死亡2.9人,就有一人是因为心血管疾病而死去。可以说,在过去的60年间,心血管疾病成了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而且时至今日没有任何退让的迹象。

  如果说饱和脂肪导致了心脏疾病,那么根据心血管疾病的上升势头,我们可以相应地总结出这是因为中国人增加了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的缘故。到底中国人平时都吃了些什么?与

  1950年间相比,我们的饮食结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摄入减少的

  动物脂肪摄入量在1950年后减少了21%

  总乳制品摄入量减少了50%

  摄入增加的

  过去的60年间,胆固醇的摄入量仅增加了一个百分比

  植物油摄入量,括氢化植物油,增加了437%

  糖的摄入量,从1950年的每年5磅,增加到了今天的每年163磅

  如果说动物脂肪(饱和脂肪)如此危险,以及植物油(不饱和脂肪)如此健康,为何我们还是一个如此不健康的民族?不论是过去还是今日的科学数据,都不能表明是饱和脂肪导致了心脏疾病。事实上,有20多项研究表明,那些心脏病发作的人群所摄入的饱和脂肪并不比别的人群多,而且尸体解剖结果也表明其动脉粥样硬化和饮食结构并无直接关系.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油脂说”有着致命的缺陷。少数研究表明,脂肪摄入量的减少,的确能减少冠心病的致死率;还有文件表明,癌症、脑溢血、自杀和暴力导致的死亡率也相应的有所增加。

  所谓低密度脂肪是“有害胆固醇”的说法,太简单武断,同时缺乏科学依据。中立的实践者应自己着眼于现成的证据进行判断,而不是盲目听从那些由所谓的“健康机构”源源不绝发出的各种反胆固醇宣传。这样,他们才能迅速意识到,这些极具攻击性的低密度脂肪学说,其实并非是从公众健康出发而提出的理论。

  饱和脂肪在人体中的作用括:

  它们占据了我们身体中细胞膜组织至少50%的成份,赋予我们身体细胞的完整性。

  它们对维持我们的骨骼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降低人军团菌抗原Lp(a),这是一种血液中可以表征患心脏疾病倾向的物质。

  它们能保护肝脏不受酒精或其它例如泰勒诺(对乙酰氨基酚)等毒素的侵害。

  他们能增强免疫系统。

  他们是进行适当摄取必需脂肪酸时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硬脂酸和棕榈酸,都是饱和脂肪,更倾向于被心脏利用。这就是为什么在心肌周围都是饱和脂肪的缘故。棕榈酸最佳的食物来源是牛肉、黄油和棕榈油。

  短中链饱和脂肪酸有很强的抗菌功能,可以保护我们不受有害微生物的危害。其最好的来源是热带植物油,例如椰子油或棕榈油。

  讹传2:大豆是健康食品

  以下是关于大豆的讹传和事实,摘自 westonaprice.org

  讹传:亚洲人摄入大量的大豆食品。

  事实:日本人和中国人对大豆食品的平均摄入量为10g/天(约两个茶勺)。亚洲人只摄取少量豆制品,作为每日饮食的调剂,并非完全用来替代动物食品。

  讹传:大豆食品可提供全面的蛋白质。

  事实:和其他豆类食品一样,大豆缺乏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另外,现代的加工工艺还破坏了脆弱的赖氨酸。

  讹传:酿制的大豆食品可以为素食者提供维他命B12。

  事实:大豆中的类维他命B12成份并不能被人体吸收;事实上,大豆食品会导致身体需要消耗更多的维他命B12。

  讹传:大豆配方食品对婴幼儿安全。

  事实:大豆食品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会抑制蛋白质的消化,并影响胰腺功能。根据动物试验,饮食中若过多摄入胰蛋白酶抑制剂,会导致发育迟缓和胰腺疾病。大豆食品会促使人体增加对维生素D的需求,后者可以强健骨骼并满足正常增长的需要。大豆食品中的植酸会降低铁和锌的吸收,而铁锌是维持健康和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大豆中还缺乏胆固醇,同样的,胆固醇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也至关重要。大豆配方食品中含有大剂量的植物雌激素大豆,被证实与现今出现的女童过早性发育和男童性发育迟缓趋势有着直接关系。

  讹传:大豆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对你有好处。

  事实:大豆异黄酮会产生植物激素干扰。仅仅饮食水平上的摄入量,就足以抑制排卵和刺激癌细胞的生长。即使每天只摄入30克的大豆(约4汤匙),也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嗜睡、便秘、体重增加、疲劳等症状。

  讹传:大豆异黄酮和大豆分离蛋白符合GRAS(一般认为安全)认证。

  事实:阿彻?丹尼尔?米德兰(ADM)最近撤消了对大豆异黄酮进行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所适用的GRAS认证申请,这引来了来自科学界的诸多争议。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从未通过大豆蛋白的GRAS认证,因为在加工的大豆制品中发现有毒素和致癌物质的存在。

  讹传:大豆食品对性生活有益。

  事实:在几项研究中,大豆异黄酮已被证明,会降低人体的总睾酮量,并增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含量,这种球蛋白会附着在游离睾酮上,从而导致其失去活性。许多动物研究表明,大豆食品会导致动物不育。日本的家庭主妇甚至会在丈夫的饮食中频频加入豆腐,以减轻他们的大男子气概。

123健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