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酷热的夏天,让人稍一活动就会“挥汗如雨”,令许多人觉得此时减肥真是“事半功倍”。老人说:夏天好,出汗多了能排毒;孩子们说:夏天好,泳池里玩一下午都不累;女士说:夏天好,不怎么动弹就能减肥……于是,入伏之前,“运动员”们也纷纷出动了。
老人夏天运动别超过半小时
看到这种情况,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授陆一帆提醒广大健身爱好者,夏天气温高、体能消耗大,盲目加大运动量轻易造成身体脱水和其他损伤,大家千万小心为之。
一般来说,夏季运动宜从低运动量、短时间开始,让身体慢慢适应炎热的天气。同时还要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运动,“尤其是老年人,一旦出现低血糖、头晕等问题,就要马上停止锻炼,及时补充水分和能量。”陆一帆提醒,“老年朋友自我感觉再好,每次锻炼时间也别超过半小时。”
运动强度尽量“轻”
那么,夏季运动强度究竟应该如何控制呢?
陆一帆说,虽然大家普遍认为夏季运动应该像沙滩排球那样动感十足,但其实,散步、游泳、骑车等“轻”度的运动更为合适。这些运动不会使体力消耗过快,可以“保护”大家的积极性,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也较为“安全”。而网球、篮球等活动量较大的运动则应适当减少。
假如长年坚持某项运动,到了夏天也应该减少强度。例如:平时天天慢跑1小时的,夏天跑40分钟就够了。保证运动量比春秋两季少1/3,是最为适宜的。
运动时间尽量“松”
夏天的中午和下午,太阳“毒”、气温高,这时候运动很轻易脱水、中暑。因此,陆一帆提醒大家,应该选择在室内或气温较低的早晨、傍晚进行运动。
此外,运动时间应该尽量“松”一些,也就是说,假如有条件的话,可以把整块的运动时间分散到全天各个时段:早上打打太极拳,中午在室内玩玩哑铃、呼拉圈,晚上再去游泳或健身路径运动,既可以保证锻炼效果,又不会让身体过于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