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蹋机、双位单杠、骑马机、平行天梯、扭腰机、双人跷跷板……在市区,越来越多的社区开辟出了健身场地,健身器材品种也变得越来越多。这不仅给中老年人提供了健身的好去处,也让那些淘气的小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儿童乐园”。孩子们对这些“玩具”兴趣不减,却对潜在的危险全然不知。
险象环生的“儿童乐园”
“我比你爬得高!我比你会玩花样!”前几天下午4点40分,记者路过市区灯塔小区公园健身区时,一大群欢呼雀跃的小孩成了这里的“主角”。从他们挂的胸牌可以看出,这些小孩子都是附近小学的小学生,粗粗一数居然有20多个。记者也亲眼目睹了发生在孩子们身上惊险的一幕幕——
本来只适合两个人的双人翘翘板上,居然坐着7个小孩子。因为不平衡,孩子们忽上忽下,尖叫声不断。加上没有护栏,孩子们一不小心就会从翘翘板上摔下来。而就在双人翘翘板不远的压腿器上,一个小男孩居然表演起了“金鸡独立”:双脚立在压腿器细小的横杆上,没有任何物体支撑。看到男生能爬到压腿器上,另外一个女生也不甘示弱,一下子就爬上了横杆想一决高低。
而在漫步机上,一个小孩子兴奋地摇来晃去,表演起了“太空漫步”,只见他在空中摇晃的幅度相当大,让人捏了一大把汗。在平行天梯上,一贪玩的小孩,还表演起了“海底捞月”,他居然用脚钩住了平行天梯的栏杆,把身体悬在半空中,全然不顾摔落的危险。而在距离地面将近2米多的平行天梯上,竟然还坐着两个小女孩,他们一边吃着冰淇淋,还一边与地上的玩伴有说有笑。
“没事的,没事的,我们天天放学后就来玩的!”记者多次上前劝导这些孩子,他们还是若无其事地继续玩耍,完全听不进劝告。
不过,在孩子们的欢呼雀跃中,意外还是发生了:在一个叫“太空球”的健身器具里,一个倒挂的小男孩,在与同伴嬉戏过程中,因为脚没钩住,整个人从近2米的球壁上摔落下来,幸运的是地面是松软和富有弹性的缓冲地,小男孩并没受伤。
“这里经常有小孩摔伤的,前几天还有个小孩从单杠上摔了下来,磕得后脑勺都血肿了。”在一旁锻炼身体的何满生大爷对记者说,他也劝过好多次了,可孩子就是不听。
记者在市区其他社区走访发现,很多小孩子都把健身区当作了“儿童乐园”。因为很少有大人和家长在一旁陪同,他们每天都会在健身器具上表演“杂技”。因为一时贪玩,却忽视了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危险。
小区健身器材不适合儿童
今年3月30日下午,郑州市西环路宋庄西湖花园小区16号楼北侧的公共健身器材区,一个8岁的男孩在玩健身器材时,被压在摇椅的脚垫下,发生意外致死。今年8月9日晚上,同样在郑州市一小区里,一名12岁女孩在1.5米高的双杠上健身时不慎坠下,致颅内出血,引发左半身偏瘫……记者从互联网上了解到,小区健身器因为不适合儿童玩耍,屡出事故。
“健身器是供我们健身用的,这些贪玩的小孩子居然把它当玩具了,可是一些健身器具是很不适合小孩子玩的。”居住在附近的居民郑海友无奈地告诉记者,小孩子们一放学,首先就会来这里玩,而不是回家。
“小孩子们要玩,我们管也管不住,我们也只能希望学校和家长多教育孩子。”灯塔社区的工作人员翁丽霞告诉记者,目前社区里的健身器材,主要针对中老年人健身锻炼用的。没有家长在一旁看护,孩子们任意玩,是有安全隐患的。
“儿童时期身体的肌肉主要为纵向生长,固定关节的力量很弱,骨骼弹性大、硬度小,孩子们在玩这些器材时最容易发生扭伤、脱臼等损伤,比如漫步机、单杠、双杠、平行天梯等健身器具就不大适应儿童玩耍。”白云街道三岩寺社区的医生李栽奎告诉记者,小孩子们在玩耍上应该有所选择,学校和家长应该做好监督和教育。
“针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点,父母可以让孩子进行跳绳、弹跳、跳皮筋、拍皮球等体育运动,这些项目既有助于增加少年儿童的身高,又不会伤害身体。”丽水学院体育学院赵理强教授建议有关方面可以在社区设置乒乓球台这样没有危险的设施,以缓解现有社区健身器材不适合儿童使用的问题。